市公安局抓住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有利契机,按照科技先导、综合布局的思路,以东平县局为例,在全市率先启动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,推进配套设施建设、平台研发和系统应用,破解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一、明确“1+2+3”布局,科学规划设计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县乡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的意见,结合东平县实际,统筹资源手段,明确“1+2+3”布局,实现建设工程成体系推进。发挥“天网工程”基础支撑。东平县“天网工程”建设起步早、覆盖面广,完成了县、乡、村三级全覆盖监控体系。东平县局积极向县委、县政府汇报,将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纳入全县“天网工程”建设总体规划,并作为三期、四期建设的重点侧重方面,交警大队成立筹建办,与县“天网工程”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,配合开展点位踏查、布点规划、平台研发等工作,实现了工作无缝衔接。截至目前,“天网工程”共建设各级图像平台16处,城区治安监控3677个,监控探头4600余个;智能交通系统建成高清电子警察43处、高清治安卡口28处、区间测速路段6条、城区治安监控132个、边界治安监控200个,监控体系逐渐完善。用好两个核心平台。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、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平台应用为核心,抓好平台功能衔接整合,推进“天网工程”视频监控资源接入,实现了“天网工程”前端设备与平台功能相适用。截至目前,已经完成80个卡口相机、257处执法取证设备与两个平台的报备、接入。狠抓平台值守机制建设,建立交警勤务指挥室,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机制,对固定带班民警和值守人员进行专门培训,实现平台功能熟练掌握,动态化开展视频巡查、查缉布控、分析研判工作。截至目前,共发布拦截指令912条,拦截各类重点违法车辆854辆,假套牌车173辆。搭建立体三级网络。以全县立体布局、合围构架、综合管控为目标,抓好城区核心区域,突出沿国省道、环东平湖重点。电子警察县城城区建设43处,沿国省道、环东平湖建设10处。电子卡口建设按照“三级四环五线”布局,“三级”即县、乡、村三级统一规划、同期建设;“四环”即围绕县域、县城、乡(镇)域、乡镇驻地视频监控圈;“五线”即贯穿全县的五条国、省道的视频监控线,共建设电子卡口78处。
二、健全三个机制,发挥实战效能。坚持建设在先,重在应用,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系统强大信息支撑、智能分析功能,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提升。健全视频导侦导防机制。为抓好智慧交通系统应用,近年来东平县局相继投入1000余万元,建成集视频处理、图像抓拍、车辆识别、轨迹分析、车辆布控等8大功能于一体的图像综合应用平台,对可疑车辆直接布控预警,在侦破肇事逃逸案件、路面查控、事故防范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了基础性手段。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破案390起,破案率达到96.8%。建立视频巡逻、交通流量智能监测分析机制,根据流量及时指令路面警力,调度警力开展查控勤务,提升了工作时效性。健全完善交警治安联动机制。按照扁平化指挥、网格化布警的思路,统筹交警、治安、特巡警以及派出所警力,推进勤务模式改革。结合“天网工程”“智能交通”系统,建立边界封堵、立体调警工作机制,在路面管控、违法查处、人员管理、区域治理、案件侦破、安保任务、事件处置等方面,集约化用警、一体化防控、合成化作战。开展跨区路面查控勤务时,交警、治安警力联勤联动,实现实时化、可视化调度,实战效能明显提升。健全交警信息作战机制。推进交警实战信息化建设,注重信息化操作能手培养,选拔技术过硬民警5人组成教官队伍,跟踪开展指导教学,提升全警素质能力。创新三网融合布控机制,即天网图像平台、交警专业平台、警务千度集成应用,以车找人、以人找车、图像对比、视频侦查工作高效开展,提升了研判的精准度。推进互联网警务,借助区间测速、电警抓拍等手段推进交警非现场处罚工作,搭建群众咨询和问题反馈渠道,推广交管12123手机客户端应用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提高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可度、满意度。
三、实施三项工程,夯实发展基础。突出长效实效,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,提升基础保障能力。实施智能交通信号改造提升工程。将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”建设列为城市形象提升项目,投入62万元建成智能交通信号“绿信通”平台。采用多时段、多周期控制方式,根据“天网工程”电子警察过车流量、全景相机录像即时回放功能,科学进行交通流量综合设计,单个路口精准实现红绿灯配时,城区 46处交通信号灯全部实现全程区域协调控制,提升了交通通行能力。实施交警执法勤务装备建设提升工程。坚持智能交通系统宏观调控,推进交警站点立体布局建设,在国、省道设置了4处交警执法站,对现有中队全部完成数字警务室建设工作,配齐配强了执法装备,设置了交通引导可变信息标志等辅助设施,购置了LED宣传车、LED信息诱导仿真警车10部,建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,实现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提升。实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工程。针对县域内城区、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,在推进智能交通的同时,启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工程,邀请省、市专家现场调研,建立了整体建设规划方案,县级财政统一保障。共施划停车泊位1.4万余个,安装隔离护栏2800余米,其他防护设施405处,增设交通信号灯13处,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硬件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