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 欢迎登陆泰安民生警务平台!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点击无障碍阅读
文化园地  

【民警原创】时间都去哪儿了

发布时间: 2019-03-27

 陈可辛的《三分钟》讲的是一个列车乘务员春节无法回家,而只能与儿子在站台见面三分钟的故事。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,但却打动了很多人。我也是抱着不相信的态度去看的,没想到看到了最后,也有些动容。

    有代入感,便很容易触动某种情感。

    我刚读警校那会儿,基本每个假期都会选择回去,那时清明、五一、国庆,中秋这样的小假期,我都要回家。假期前一个星期就和妈妈通电话,催她务必在放假那天,去学校接我,妈妈笑着说:“才这么几天,回来也没什么事。”

    “我想你了嘛!”

    “好好好!那就回来吧回来吧!”

    然后她就会计算我最后一节课下课的时间,我站着队往宿舍楼走的时候,就能看到她在车外站着,努力从黑压压人群里寻找和辨认我的眼神。然后娘俩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聊学校里的事,聊当天晚上我爱吃的饭菜。明明就是济南到泰安两个小时的车程,每一次都像一场隆重仪式。

    后来,大二的时候,每逢这种小假期,因为嫌回去待不了几天就要返校,麻烦,我基本都不会回去了。

    妈妈会在假期前一周就开始打电话问:“孩儿来,这个五一回不回家?”

    “不回了。”

    “有什么事吗?”

    “太麻烦了,在学校里挺好的。”

    “真的不用妈妈去接你吗?反正妈妈也没什么事。”

    “真的不回了,妈妈,您别来!”

    “知道啦知道啦!”

    我们依旧互相汇报最近的情况,只是隐约之间,我总感觉到妈妈的语气中有些许失落感。毕竟,她还是希望我回去的吧,哪怕独自一人来接我的路上,都是喜悦的。

    到了大三,我不仅小假期不回家,甚至很少给妈妈打电话。每次总是我妈打过来,她也挺有规律的,每周固定一次,聊的无非是最近的生活学习怎么样,钱够不够用这些。有次她问我:“你为什么不打电话回来啊?”我说,哎呀最近又没什么事情,就没必要打电话咯。她说,还是给妈妈来个电话,听到你声音妈妈就放心啦。

    之后有一周,在规律的时间点没等到她的电话,于是我给她打了一通电话。谁知竟被她连连逼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。

    我说:“没有,就是见你这周没打给我,我打回去呗!你不是要听听我的声音嘛!”

    说完她竟然有些开心,连说“对对对!”我们便继续有的没的聊了4、5分钟。而那时候,我竟然有些难过了。父母与子女,始终是个不平等的情感交易。我不过是主动拨了一通电话,就可以让她高兴这么久。相对而言,我在外上学的三年,给她的关心实在少得可怜。

    而这种回家的时间随着我毕业、参加工作,也正在不可避免地被不断压缩。那时我在农村派出所,五一回家的时候,我说,国庆和八月十五我都不回来了,春节的时候再回。

    “都按你的安排来,反正你在家也是闲着。”

    “我春节肯定是回来。”

    “行!没问题!反正我也忙,没事儿。”

    就这样,她以一个傲娇的回答结束了这场对话。

    “我也忙”三个字,更像是她给我找的不回家的更合理的理由。

    之后每天,她都会变着法煮饭炒菜,叫我多吃点。我说我已经饱了。她就会说:“吃这么点就饱,多吃点,接下来还有半年你吃不到了。”

    她其实还是挂念着“我这次离开,是多久不会回来的”。当这种难过用伪装的姿态存在的时候,它被掩饰得有多彻底,在被发现时,便有多么的痛苦和深刻。

    在《三分钟》的最后,有一句台词很让人动容:“他一直背不会九九乘法表,我就跟他说,只有背会九九乘法表,才能见到妈妈,然后他一晚上就背会了。”

    当我们开始懂得陪伴的珍贵时,早已开始被现实拉扯,最终可以回家看看的时间,真的太少了。我们的充实的每一天,对父母而言,却是总也找不到的时间。


【字体:
上一篇:
下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