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 欢迎登陆泰安民生警务平台!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点击无障碍阅读
文化园地  

【民警原创】春天的灯

发布时间: 2021-03-07

今年的立春在农历年前,这个春节比往年都要暖和。放眼街上,那些爱美的小伙和姑娘们早早穿上了春装,伴着枝头要萌发的嫩芽,散发着春天的气息,这个春节真正成了春天的节日。

过了除夕,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。农耕时期,只有过完元宵节,新一年的工作才算真正开始。如今,元宵节时,大部分人早就开工一周了。元宵节不像中秋节般“月圆人尽望”,更比不上除夕大团圆的热闹,元宵节更多的是长短离别的味道。如今,过完春节7天假期,除了学校,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就开始了新的征程。元宵节早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团圆之后启航的感觉。

时代在变,有些风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。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,正月十五是要上灯的。家家户户这一天要从早上开始准备晚上的上灯仪式。大人忙着蒸面灯,给孩子雕萝卜灯、做橘子灯。我母亲每年都自己做面灯,为了准备我们家隆重的上灯仪式,她一早就和好了面,擀成剂子,然后捏成元宝一样的形状,再捏上花边,上笼屉蒸到半熟后取下晾干,在面的凹陷处灌上豆油,再插上被棉花缠绕的谷秸,一盏春灯就算做成了。

到了傍黑,母亲便虔诚地将春灯供奉在院中的供桌上,东南西北地祭拜一番,祈盼这一年风调雨顺,庄稼收成满满,家人健康平安,然后点着了春灯的捻子。在夜幕中,这灯火就像笑脸,映照着黑暗的世界,预示着春天的开启。母亲还要拿一盏春灯照我们的耳朵眼儿,寓意防百虫、消百病。仪式结束,母亲让我们“放春灯”,就是将每一盏灯放在指定的位置,屋子正中间的八仙桌上、灶屋的灶台上、大门的石槛上、水井边的青石板上、坟头的墓碑前……等油尽灯灭,我们再将被放置在各处的春灯取回,看看捻子燃烧后的形状,推测今年收成如何。尽管每个燃烧后的捻子形状不一,比如有的像硕果累累的谷物,有的就剩下一根秸秆,我还是怀疑老人们是如何根据燃烧后的形状判断来年收成的。母亲喜欢做面灯,一方面是为了顺应风俗,另一方面是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,用面做的春灯还可以成为节后美味的食品。

出了正月,到二月二“龙抬头”那天,正是春荒。这些曾经照亮我们的春灯摇身一变,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。母亲将早已晾干的春灯切成薄片,做成面汤,加上佐料,一碗贫困年代的美食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。

如今,母亲早已不再做面灯,一是身体不如往年,二是现在这面灯上完便要扔掉,母亲觉得着实可惜,可是即使不扔掉,也没有人会吃这样的“美食”了。每到元宵节,母亲也和大家一样买现成的五色蜡烛灯,省却了善后的麻烦。我们依然会上灯,但我总觉得没有了春灯,节日就像少了点什么。

【字体:
上一篇:
下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