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 欢迎登陆泰安民生警务平台!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点击无障碍阅读
一线资讯  

提高防范意识 警惕节前金融骗局

发布时间: 2023-12-28

元旦小长假临近,各大商家开始了年终促销活动,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快速发展,不少商家选择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促销。与此同时,一些不法分子也瞅准时机,利用岁末年初的大促阶段,实施诈骗。

套路一:积分清零骗局

一到年底,各种消费积分兑换进入高峰期。一些骗子也趁机行骗,利用伪基站篡改号码,打着通信运营商和银行的名义,狂发“积分兑换现金/大礼包”虚假短信。短信中附带钓鱼网站链接,以诱骗消费者点击。

近日,杨女士收到一条陌生短信,短信称杨女士积累的186500分即将过期清零,为避免积分失效,可点击链接限时兑换礼品。于是杨女士点击链接进入积分兑换页面,选好了要兑换的商品后,网页上却显示积分只能抵部分金额,还需要支付少许费用。接着,杨女士按要求填写了身份证号以及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信息,随后网站跳出页面提示,支付前需要下载安装一个“安全控件”。杨女士又按要求下载安装后点击了支付。操作完成不久后,杨女士发现她的银行卡被人消费了2万多元,她这才意识自己到被骗了,立即报警求助。

经过警方调查,此类短信就是常见的“钓鱼短信”,这类骗局往往非常具有迷惑性,若不仔细分辨会很容易中招。一些不法商家向海量人群发送此类短信,利用消费者不忍积分过期的心理,诱导其购买假冒产品或者是库存积压多年的商品。有些骗子也瞅准这个“商机”混迹其中,在兑换过程中诱导消费者登录网址链接,一旦受骗者输入银行卡号、密码和短信验证码,骗子就能登录受骗者的网银,盗刷钱财。

警方提醒:年底是“积分兑换”骗局实施的高峰期,市民遇到积分兑换、中奖等信息,一定要多加甄别。市民可以通过回拨银行或运营商的客服电话进行确认,遇到可疑链接要直接删除。

套路二:“看新年运势,免费测!”

到了年末,朋友圈经常会出现“点开替自己和家人测测新年运势!”这类算命游戏。市民刘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免费的算命测试页面,出于好奇玩了一下,先是输入了自己的出生年月及名字,接着出来了一段文字来解读刘先生的新年运势,但如果想看详情,需要支付9.9元,考虑到费用不高,刘先生立即支付了9.9元查看了详情解读,继续浏览后发现,想看感情运势和财运还需要支付199元。刘先生继续支付费用后,文章中写道,刘先生在明年会遇到一些波折,需要佩戴挂件,可以化解危机。紧接着,页面弹出了挂件的购买链接,刘先生虽然心存疑虑,但本着破财免灾的想法,还是花800元购买了一对“天然碧玺挂件”,收到货后,刘先生发现该挂件只是一个塑料制品,发觉被骗的刘先生立马报警。朋友圈分享的一些算命游戏链接,大多需要输入姓名、电话号码后,点击“开始测试”,才能显示结果。这一类算命游戏很可能是骗子制作的假微信链接,需填写自己和家人的姓名、生日等信息,或称可以转运,目的就是获取个人信息,进一步实施诈骗。

警方提醒:大家不要迷信,不要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透露给陌生人,以免对方通过提供的信息进行诈骗。

套路三:空降“土豪”红包

市民周女士经常从微信聊天或者朋友圈里看到抢红包活动。这天她的“好朋友”又发来一个红包,红包链接上写的是抢500元代金券,周女士一点就中了个头等奖500元,没想到领这500元过程挺麻烦,需要输入一大堆个人信息,从身份证到手机号,还要填写微信账户,填完了东西还要扫描一下二维码。周女士心中闪过一丝犹豫,可想到是“好朋友”发来的红包,周女士还是扫了。没想到这一扫描坏了事,不到5分钟,周女士就收到短信,银行卡里竟然少了1万元。周女士吓坏了,立即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情况,朋友回答微信号已经被盗。这时周女士才知道自己上了当,立即向派出所报案。

如果看到666元、888元、999元这样的高额红包,千万不要激动,微信红包限额是200元,大额红包必有诈。红包链接里很可能暗藏木马病毒,一旦点击领取,系统就默认下载安装了这个木马病毒。木马病毒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能收集用户手机里的账户密码,传送至骗子的服务器后台,骗子再利用这些信息盗取钱财。

警方提醒:不点击来源不明的红包链接,不随意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及验证码。如果发现自己点开的红包链接不是官方网站,应尽快关闭网站。钓鱼网站主要通过骗取个人信息来转移他人财产。同时,手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动下载木马软件的。但有些网民轻信网络上的抢红包软件,自己点击“下载”,把木马“请”到自己的手机里。还有些网民随意扫描假红包网页提供的二维码,轻易让木马软件突破了防线。

套路四:金融贷款,警惕“利息低、到账快”

临近年底采办年货,一般家庭开销都会很大,骗子也瞅准了这一点,在微信上散播贷款消息,并称“利息低、到账快”,等对方上当后再以预付利息、保证金等方式诈骗。

近期,市民苏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问他是否需要贷款。苏先生正好有资金需求,便加了对方的QQ号,随后按对方要求下载安装了贷款申请平台的App,并在该贷款平台注册了账号,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。苏先生在该贷款平台上申请贷款30万元。不久,对方发来一张资金被冻结的截图。对方称,贷款已发放,因苏先生填写的银行卡账号有误,汇出的30万元已被银行冻结,苏先生需要支付贷款金额的10%来解冻这笔资金,若不解冻将负刑事责任。苏先生一听要负刑事责任,便立即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6.3万元用以解冻,对方又以“银行账户资金再次被冻结”为由要求他继续转账。苏先生意识到被骗,马上报警。

警方提醒:如需转账、汇款、支付,要进行当面或电话核实。“网上贷款”需警惕,骗子以“大额度”“低利息”“对征信没有要求”等为诱饵,吸引受害人进行贷款,之后以放贷前需要各种手续费、保证金、补充银行卡流水等借口,要求受害人转账。记住,贷款前先收费的都是诈骗。

 


【字体:
上一篇:
下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