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,农民致富渠道不断增多,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,一些不法分子也将“黑手”伸向了农民的口袋。这些不法分子打着“发展新农业”的幌子,通过“高回报承诺”引诱农民购买高价农资产品或参与投资,骗取农民血汗钱。
为帮助农民、农业创业者和投资者远离农资诈骗,泰安警方整理了以下几种常见涉农骗局,希望大家注意防范和甄别。
“订单农业”忽悠人,收益不如投入高
“订单农业”是指企业提前下好订单,种植户再按订单进行种植。“订单农业”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,受到了种植户的广泛青睐,同时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骗取种植户钱财的工具。
去年10月,一名自称农业公司业务员的男子找到种植户吴先生,让他帮忙组织附近农户种植有机菜花133公顷,并承诺丰收时按照高于市场价1元/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。吴先生觉得,这笔“订单”涉及的农产品交易额“不是个小数目”,不敢贸然组织。业务员看出了吴先生的顾虑,一再保证双方可签订“回收合同”,写明“最低收购价”,同时还要求吴先生“遵守契约精神”,丰收后不可胡乱加价或囤货不出等,并邀请吴先生到他们公司实地考察。在随后的考察中,吴先生看到该公司挂出了“某某农科院技术支持”等铭牌,逐渐打消了疑虑,动员附近农户购买了该公司的菜花种子、有机肥料、无公害农药等。转眼,有机菜花丰收了,吴先生联系业务员收购时,却发现对方的电话打不通了,公司也关门了。最终,吴先生和其他农户只能低价出售这批有机菜花。几个月的忙碌,收益还没有当初购买菜花种子、有机肥料的投入高。
警方提醒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”,在签订买卖合同前,一定要认真核查对方身份和公司情况,确保合同真实有效。
“农业专家”求合作,套路农户辛苦钱
近日,姜先生报案称,与他合作开展大棚种植的“农业专家”刘某等人不告而别,自己前期投资全部打了水漂。
姜先生表示,前段时间,两位自称“农业专家”的男子主动上门求合作,想通过提供技术指导、种子农药、销售渠道等方式“技术入股”,与他合建大棚种植蔬菜,并承诺未来收益的90%归姜先生。姜先生欣然应允,投入大量积蓄准备大干一场,没想到,两位“农业专家”的意图根本不在“拿分红”。
在“农业专家”的“指导”下,姜先生高价买回了一些建设大棚的基础材料。据称,这些材料都是指定厂家产品,可搭建“新型农业大棚”,为此,姜先生的大棚建设成本比其他农户高出70%左右。大棚搭建完成后,“农业专家”又开始“指导”种植,虽然种子和农药无需姜先生负责,但肥料的价格却相当昂贵。姜先生心生疑虑,但一想到自己已经投了这么多钱,马上就能看见收益了,便咬牙坚持了下来。蔬菜种下去了,肥料也用上了,但蔬菜的长势却不理想,就在姜先生准备就此“请教”时,两位“农业专家”却没了踪影,再也联系不上了。姜先生这才明白,自己被骗子套路了。
警方提醒:对主动上门求合作的“农业专家”应保持警惕,在投入大量资金前应进行多方考察,感觉上当受骗时要及时报警。
养殖基地“画大饼”,坑苦蜈蚣养殖户
刘女士是村里的老种植户,这几年看乡亲们做副业赚了钱,自己也想搞点副业。前段时间,刘女士看电视得知,一位农村妇女养殖蜈蚣发了财,便通过电视上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了对方。在对方的盛情邀请下,刘女士到养殖基地进行了“实地考察”。
养殖基地的业务员带刘女士现场查看了蜈蚣的养殖环境,并进行了进一步介绍:他们基地选育的蜈蚣是一种紧俏的中药材,饲养方法简单,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,普通农村院落即可养殖;只要刘女士在他们基地采购种苗,养殖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技术问题,都能安排“专家上门服务”,提供技术保障;蜈蚣养成后,由养殖基地负责回收销售,保障养殖户权益。刘女士听着介绍,看着基地里挂出的各种牌匾、证书,打消了所有疑虑,当即表示要买几组种苗回去饲养,没想到却被业务员拒绝了。业务员称,为保护养殖户利益,一个地区只能发展一家养殖户,刘女士如果想成为当地唯一的养殖户,需要至少认购20组种苗。刘女士头脑一热,当场转款认购了20组种苗。
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,刘女士发现小蜈蚣的长势不好,咨询养殖基地,对方却顾左右而言他,刘女士申请“专家上门服务”,也遭到了对方的推脱。刘女士没有放弃,一边自学养殖知识,一边精心养护蜈蚣。到了约定的回收时间,对方却以“养得太小,没有达到标准”为由,拒绝进行回收。刘女士自己找不到销路,只能任蜈蚣自生自灭,最终血本无归。
警方提醒:涉农投资陷阱多,投资前一定要擦亮眼睛,多方咨询,切勿听信他人一面之词。
采销人员“演双簧”,虚假截图骗商家
春季是农资用品的销售旺季,一些不法分子将视线瞄准了农资商户,打起了诈骗的歪主意。
今年2月,从事农资经销的王先生接到电话,对方自称某种植专业合作社“采购员”陈某某,需要大量购买化肥。王先生向其推荐了一款化肥,陈某某当即表示要预定8吨,但因财务人员已经下班,只能明天打款。在取得王先生信任后,陈某某又表示还需要采购一款“植物营养素”,王先生称自己商铺中没有此款产品,陈某某立刻把经销此款营养素的小张推荐给了王先生,让王先生以农资店的名义找小张预购,然后再转卖给他。
第二天一早,王先生添加了小张的微信。小张自称是此款营养素在当地的唯一代理商,并将产品报价发给了王先生,询问王先生需要多少。这时,王先生刚好收到了陈某某发来的消息。陈某某称需要此款营养素50箱,同时还给王先生发来一张13.6万元的虚假转账截图,并谎称对公账户入账慢,让王先生耐心等待。王先生看到转账截图信以为真,立即给小张转去9万余元,用以购买50箱营养素。小张收到转账后,给王先生发送了一张虚假的发货图。当天下午,迟迟未收到银行到账通知的王先生心里起了疑虑,再联系陈某某和小张,发现两人均已失联。意识到被骗的王先生立即报了警。
警方提醒:开展农资交易时,如果无法核查对方提供的供货商是否正规,请立即终止交易,谨防受骗;凡是需要先行垫付资金或对方转账未到账就要求进行下一步交易的,都是诈骗,切勿上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