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 欢迎登陆泰安民生警务平台!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点击无障碍阅读
一线资讯  

“双十一”临近 这些诈骗套路需警惕!

发布时间: 2024-11-04

11月以来,关于“双十一”购物节的各种网购促销活动铺天盖地,市民纷纷开启“网购达人”模式,110指挥中心接报的与网购相关的诈骗警情明显增多。市民在做好“双十一”各种定金、尾款、赠品攻略的同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提高防骗意识。

类型一:假“预售”骗局

“预售”是近两年“双十一”商家普遍使用的营销方式,很多商家通过短信将新品预售信息发送给老顾客,让顾客第一时间知道优惠内容。这原本是一项方便购物的好方式,却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“商机”,他们以“预购”“限时购”“预先降价”等为诱饵,伪装成商家活动信息,发送包含木马链接的信息给顾客。如果点开,木马病毒就会被植入手机,窃取用户信息。

近日,大学生小林收到一条自称“XXX美妆店”客服发来的短信,短信中称:“双十一”即将来临,客服给新、老顾客发福利,只要打开短信中的链接,即可1折购买上千元的品牌加湿器,还有机会免费拿!在如此诱人的“双十一”活动诱惑下,小林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。没想到的是,小林刚点开链接,手机就立刻黑屏、卡到无法运行。过了很久,小林才将手机关机重启。当手机重新开机后,小林首先收到的是一条来自银行的通知短信,显示小林银行卡里仅剩的3000余元已经被全部转出。小林一下子慌了神,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局,立即向警方报了案。

警方提醒:“双十一”期间,优惠短信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至,市民需要警惕的是:凡是短信中有优惠券或红包链接的都不要轻易打开,看到相关的优惠信息,先向商家确认活动是否真实有效,链接中很可能含有木马病毒,盗取客户信息和账户资金。

类型二:网购退款诈骗

某日下午,冀女士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称冀女士之前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东西申请了退款,但卖家操作失误,误转了两万多元到冀女士的支付宝,并将转账截图发给了冀女士。冀女士一听,同意将误转的钱转回给对方。冀女士随即查看了自己的银行卡余额,发现并没有收到相应的转账,这时,对方告诉冀女士,钱已经转过来了,但现在国家对于反诈监管严格,因此到账有延迟。在不法分子的“忽悠”下,冀女士将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转到支付宝中,而对方此时也发起了一笔21885元的支付请求。付款后,等了很久依然没有等到所谓的两万元转账信息,冀女士意识到被骗,立马报警。

警方提醒:如遇“平台退款”,请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的身份,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,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、扫码、提供验证码或使用借贷产品,切记不要理会。遇诈骗莫惊慌,应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。

类型三:刷单返现骗局

“双十一”期间,不法分子冒充电商,以提高店铺销量、信誉度、好评度为由,通过短视频平台、招聘平台、短信网页广告、QQ、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,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。刷第一单时不法分子会进行小额返利,让消费者先尝到甜头,等交易数额变大后,不法分子会以任务未完成、操作不规范、系统卡单等理由拒不返利,并诱导消费者继续刷联单、刷大单。当消费者意识到被骗时,不法分子早已将其拉黑。这是典型的“刷单返现”诈骗,刷单本就是诈骗行为,大家一定不要轻易尝试,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,需要交纳定金或先行支付的工作,务必要谨慎对待。

类型四:好友群里的假“福利”

林女士最近迷上了某电商平台上的“整点抢单”直播节目,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,但每次林女士都没有“好运”,没抢到好货,甚至连优惠券也没抢到。最近一次,林女士看到直播间里有人留言称自己有多余的优惠券可以转赠,并预留了一个微信号码,林女士赶紧添加了对方的微信。添加成功后,对方称自己除了有多余的优惠券以外,还在做化妆品生意,询问林女士是否需要。看了对方发来的广告,林女士选购了共计1666元的化妆品,并通过微信转账给了对方。然而,当林女士转完钱后,却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被对方拉黑了,而所谓的“优惠券”和价值1666元的化妆品根本没收到。

警方提醒:在网购时切莫贪图小便宜,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来的“优惠信息”,购买商品或者参与活动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平台,无论如何,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。一旦遭遇诈骗,应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。

类型五:冒充客服骗局

“您好!您在购物平台申请的‘购物借贷白条’审核没有通过,需要注销账户,否则会影响您的征信!”近日,黄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购物平台客服的来电,一通电话把黄女士吓得不轻,本想着自己申请“购物借贷白条”后能在“双十一”期间尽情开启“剁手”模式,但万万没想到会对自己的征信产生影响。慌了神的黄女士赶忙按照“客服”的要求进行操作,就这样一步步地落入了对方设计好的陷阱。

“客服”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发来自己的工作证件,消除了黄女士顾虑。紧接着,“客服”让她开启网络视频通话功能,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指导其注销账户。在“客服”的再三诱导下,为了消除对征信的不良影响,黄女士分批次向指定的7个银行“安全账户”共转款10余万元。转完账后,“客服”又称黄女士的名下还有几个类似的账户要注销,需要继续汇款……此刻,黄女士才感觉自己可能中了圈套,于是拨打110报警求助。

警方提醒:遇到类似的“客服”电话,一定不要透露个人信息,身份信息、银行账号、验证码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;不加好友、不开视频;绝不转账、借贷。如果遇到诈骗,请拨打110报案,如有线索可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向警方提供。

 


【字体:
上一篇:
下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