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在即,考出好成绩、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所有考生及家长共同的期盼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,各类涉及高考的诈骗也开始花样翻新、层出不穷。在此,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认清以下几种常见的涉考诈骗套路,严防上当。
套路一 兜售“真题”及答案
每年临近高考时,总有不法分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兜售所谓的“高考真题”“绝密答案”,打着“准确率极高”“违约退款”的幌子,以“预付订金”的形式,吸引考生及家长购买。
2019年,某地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。据民警介绍,嫌疑人李某冒充某知名辅导机构负责人,向考生及家长兜售所谓的“绝密高考押题试卷”,骗取多位家长钱财共计10余万元,这些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,其实是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模拟试题。
警方提示: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,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,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。希望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,以免轻信骗子的言论损失钱财。
套路二 暗中推销作弊工具
高考前夕,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网络暗中推销“助考橡皮”“无线耳机”等作弊工具,声称该工具可通过高考安检,并承诺可在高考过程中为考生传递答案。考生小张临考前从同学口中得知,网上售卖的“助考橡皮”是一种带有小型屏幕的作弊工具,可规避检查带入考场,考试过程中,考场外的人可通过给“助考橡皮”发送短信为考生传递答案。小张通过同学介绍买到了这种“助考橡皮”,结果销售“助考橡皮”的嫌疑人很快落网,小张还没等到考试,就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了派出所。警方调查后证实,“助考橡皮”无法接收短信,销售“助考橡皮”的嫌疑人只是利用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实施诈骗。
警方提示:随着高考安保措施的日益完善,各考点早已备好了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,相关部门还会在考试期间加强对网络和短信的管理。所以像“助考橡皮”“无线耳机”这类的作弊工具,到了高考考场就会自动“失灵”,考生不仅无法作弊,还会因涉嫌作弊受到相应的处罚。
套路三 谎称“捡到准考证,求扩散”
高考期间,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“捡到XX考生准考证,考场XX,座号XX……求扩散”的信息,并附不明二维码、链接或电话。很多热心群众信以为真,本着帮助考生的初心主动转发,一旦有人扫描二维码、点击链接或拨打电话,就会落入不法分子提前布置好的诈骗陷阱。
警方提示:市民若捡到考生准考证,可将其交给警方或学校,委托警察或老师归还考生;所有未经核实的信息,都不应随意转发,更不能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、点击陌生链接,以免手机被木马病毒入侵,造成个人信息泄露,危及财产安全。
套路四 伪造虚假查分网站
高考结束后,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及家长迫切想要知道成绩的心态,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,诱骗考生及家长点击不法链接,在窃取考生信息的同时,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,伺机盗取网银中的存款。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直接开价,向考生及家长索要几百元至上千元的“超前成绩查询费”。
警方提示:考生及家长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成绩查询方式及查分网站,切勿点击短信里来历不明的“查分链接”,更不要将考生信息输入不明“查分端口”。
套路五 谎称有“内部大数据”可“精准”报志愿
每年高考过后、志愿填报前夕,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拥有或掌握“内部大数据”,考生可通过购买上万元的VIP服务,享受一对一“精准”志愿填报指导。一些培训机构、咨询公司、个人等,会打着教育部门、招考机构、高校等名义,以“专家指导”“包准包录”为噱头,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,向考生及家长收取高额的“咨询费”“辅导费”“大数据平台使用费”等,骗取考生及家长钱财。有些考生还会因轻信“专家指导”丧失正常录取的机会。
警方提醒:各地招生机构、高校举办的现场或网上咨询活动都是免费的,考生及家长可到官方网站查询了解;招录信息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信息为准,考生及家长切勿轻信其他非正规途径发布的信息;对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、咨询公司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活动,考生及家长应保持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