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,一切风景总是好的。秋的味道、色彩,总看不饱、尝不透。一到秋天,郁达夫《故都的秋》中充满诗意的生活就闪现在我的脑海:早晨起来,泡一碗浓茶,向院子一坐,你也能看得到碧绿的天色,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。
爷爷小院里的秋味不少于故都。小院里繁花似锦,没有美酒,却足以让人沉醉。我喜欢秋日的小院,我喜欢领略秋日小院的意境姿态。
满院子的架瓜是小院里的一道秋日风景。爷爷播种、育苗、打岔、除草、施肥……样样精心打理,架瓜也从小小的丫丫葫芦长成了二三十斤的“水桶”。夏天的架瓜叶是天然的遮阳伞,忙完院里的农活,爷爷常坐在架瓜藤下喝茶,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瓜叶,洒下圆圆点点的光影,风吹过,光影像小精灵般跳跃在爷爷的茶水里、盘子上。秋日的架瓜少了份浮躁,更多的是清静。架瓜上偶尔还有绿中泛黄的几片叶子,风吹来,干枯的叶子发出嘶哑的声音,没有了夏日风铃般的清脆,它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,沉稳厚重。爷爷每天背着手,一路从大门口走到堂屋屋檐下,他走两步便仔细端望架瓜,院里的架瓜就像他的孩子,每个架瓜的模样都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。
秋日的小院里爷爷是闲不住的。开春爷爷把碳炉子从屋内挪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,整个夏天,爷爷不是在提着水壶灌暖瓶,就是拿着瓢盆洗菜做饭,隔几天清晨,就能听到爷爷在院子砸碳的声音,他说,小块的碳燃烧得更旺。到了秋日,天气转凉了,爷爷又开始打理他的炉子了,他要给炉子换“装备”“搬家”。爷爷在院子的桃树边挖了一个不大的坑,再找来筛子,把泥土筛细,然后开始和一大块泥巴,完了还要在地上使劲摔几回泥巴块。我不明白为啥和好的泥块非要再摔几下,爷爷解释说,泥巴和人一样,多摔几个跟头就结实了,用起来才有劲。爷爷把和好的泥巴一块块抹到炉子的内胆里,做成一个桶状。等内胆差不多晒干时,爷爷就把炉子挪到屋内,炉子也开始了它的新使命——取暖。
炉子进了屋里,爷爷便不用屋里屋外来回跑了,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打理小院。秋日的小院,有飘落的架瓜叶、核桃树叶,还有韭菜地里干枯的杂草,爷爷不厌其烦地捡拾、清理。下午夕阳西下,整个山楂树被金黄色的日光笼罩,我常常蹲在树下捡山楂,背对着夕阳,细数一丝一丝从树叶透下来的阳光,我从阳光里感受到了深深的秋意。院子里的麻雀也比夏日欢腾多了,喳喳叫个不停,山楂树上、韭菜地里、落叶旁边,都能看得见它们蹦跳的身影,简直像养在自家院子的鸟儿。
回想住在小院里的时光,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。秋日的小院看也看不够,赏也赏不完,全然一处能使人联想起秋天意境的点缀。